Skip to content

阿洛酮糖稀有糖:醫療價值、淺在功效及副作用,以及烘焙應用

影片:阿洛酮糖:真的糖,嘗起來像糖,但幾乎不含卡路里? 真有這麼好的事?(直接播放就會有中文字幕)

看完影片了嗎?(喜歡就順便按一下訂閱吧!)接下來我們就要來談更多阿洛酮糖的細節,先從什麼是阿洛酮糖開始吧:

阿洛酮糖(allulose)為稀有糖的一種,吃起來是糖的味道,化學式與果糖相同,用於烘焙時會跟一般蔗糖、果糖一樣焦糖化,卻幾乎沒有熱量也不會影響血糖?世界上有這麼好的事?

阿洛酮糖是市面上的一種新型稀有糖甜味劑,它具有糖的味道和質地,但含有極少的的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早期研究更表明它可能對健康有益。然而,與任何代糖一樣,目前現有研究可能無法預測長期食用的對安全和健康影響。本文將整理現有研究對阿洛酮糖的了解,以幫助讀者在與醫師討論之後,判斷是否該使用阿洛酮糖作為糖的替代產品。

另外最近發現蝦皮有賣耶!( 看完文章、與醫師討論過後決定想試試看的可以到以下網址訂購):https://shope.ee/8etxtERwVl 

*利益揭露:當你從本站中的某些連結購買產品或服務時,我會獲得一點點的傭金,用來支付網站基本的花費,也能支持我能夠繼續寫下去。

什麼是阿洛酮糖稀有糖?

阿洛酮糖(allulose)又被稱作D-阿洛酮糖(D-psicose)。它被歸類為“稀有糖”(rare sugar),因為在天然的情況下,極微量的阿洛酮糖存在於某些食物中。含有微量阿洛酮糖的食物包含小麥、無花果等等。

像葡萄糖和果糖一樣,阿洛酮糖是一種單醣(monosaccharide)。我們一般使用的蔗糖,則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結合而成的二糖(disaccharide)。

阿洛酮糖的化學式與果糖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但也因為如此,這種結構上的差異會導致的身體代謝阿洛酮糖方式跟代謝果糖的方式完全不同。根據一篇2010年發表於《Metabolism》期刊的研究人體攝入的的阿洛酮糖會有 70-84% 被從消化道吸收到血液之中,但它不會被作為身體所需的熱量使用,而是會直接從尿液中被排出。[1]

對於患有糖尿病或正在血糖不穩定的人來說,阿洛酮糖是很好的代糖,因為它不會提高血糖或胰島素水平。阿洛酮糖每克僅 0.2-0.4 卡路里的熱量,約為一般食用糖卡路里的 1/10。

此外,2015年發表於《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期刊的研究更發現阿洛酮糖具有抗炎性(Anti-inflammatory),也有助於預防肥胖和降低其他並發患慢性病的風險。

雖然在某些食物中含有極微量的阿洛酮糖,但因為量實在太少難以量產,製造商因此開發出使用酶將玉米和其他植物中的果糖轉化為阿洛酮糖的量產發方式,終於能實現量產。 [3]

TL;DR 本段重點整理:

阿洛酮糖是一種稀有糖,其化學式與果糖相同。 但因為它不會被身體代謝,所以它不會升高血糖或胰島素水平,卡路里也極低。

阿洛酮糖稀有糖也許能幫助血糖控管

阿洛酮糖稀有糖或許有淺力成為糖尿病患者的替代糖,並幫助血糖控管。神奇的是,這裡講的可能不只是阿洛酮糖代糖功能而已,許多研究認為阿洛酮糖有能在「同樣程度的飲食狀態下」,潛在降低血糖的功能。

事實上,許多動物研究發現,它可以通過保護胰腺中產生胰島素的 β 細胞,進而降低血糖、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並降低患 2 型糖尿病的風險。[4][5][6][7]

一項2012年發表於《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比較給予過胖的大鼠阿洛酮糖、水或葡萄糖,發現食用阿洛酮糖的大鼠比其他兩組具有改善的 β 細胞功能、更好的血糖反應和較少的腹部脂肪增加。需注意的是以上研究結果為動物實驗,阿洛酮糖稀有糖是否對人體有相似或相同的功能,還有待後續研究證實。[7]

人類研究的部分,一些初步研究也發現阿洛酮糖可能對人類的血糖調節能產生有益影響。[8][9] 一項2008年發表於《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ology》的研究招募了 20 名健康的年輕人並分成兩組,一組食用了了 5-7.5 克阿洛酮糖和 75 克糖麥芽糊精(maltodextrin),另一組只單獨服用麥芽糊精,結果發現與「單獨服用麥芽糊精組」相比,「同時服用阿洛酮糖組」的受試者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有顯著的降低。[8]

另一項發表於2010年發表於《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期刊的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研究則招募了26 名成年人,這項研究中部分受試者為糖尿病前期患者(prediabetes)。研究者使用把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直接用餐,另一組則同時食用 5 克阿洛酮糖。飯後兩個小時,受試者每 30 分鐘測量一次血糖。研究人員發現,服用阿洛酮糖的參與者在 30 和 60 分鐘時血糖水平顯著降低。

要注意的是,以上皆為小樣本小規模的研究,因此阿洛酮糖潛在治療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功能還有待後續研究才能確保是否能作為長期治療的應用,但迄今為止的科學證據都偏向正面。

TL;DR 本段重點整理:

在動物和人類研究中,已發現阿洛酮糖可能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並有助於保護產生胰島素的胰腺 β 細胞。但長期使用的效果和副作用尚未明朗,還有待後續研究追蹤。

阿洛酮糖稀有糖或許能幫助脂肪燃燒!

許多大鼠進行的動物實驗發現,阿洛酮糖也可能有助於促進脂肪燃燒。

在一項於2012年發表於《Journal of food science》期刊的研究中,過胖的大鼠被餵食含有阿洛酮糖、蔗糖或赤蘚糖醇(Erythritol ,為另一種市面上常見的代糖)的高脂肪飲食八週。結果發現,與餵食赤蘚糖醇或蔗糖的大鼠相比,餵食阿洛酮糖的大鼠八週內增加的腹部脂肪比較少。

很有趣的地方是,與阿洛酮糖一樣,赤蘚糖醇也幾乎沒有卡路里,也不會升高血糖或胰島素水平。儘管如此,此研究發現阿洛酮糖除了可以和赤蘚糖醇一樣作為代糖,還有減少脂肪形成的額外功能。[11]

另一項2014年發表於《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期刊的研究中,食用高糖飲食的大鼠被同時餵食含有 5% 的纖維素(cellulose)或 5% 的阿洛酮糖。與纖維素組的大鼠相比,阿洛酮糖組夜間燃燒了更多的卡路里和脂肪,進而因高糖飲食而導致的脂肪增加少很多。

阿洛銅糖的燃脂以及防止體脂肪形成功能也受到目前一些小規模人體實驗的支持,一項於2018年發表於《Nutrients》期刊的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研究探討阿洛酮糖是否有助於減少體脂、影響血液膽固醇和影響糖尿病標誌物。結果表明,與服用安慰劑的人相比,飲用高劑量阿洛酮糖飲料的人的體脂百分比、體脂量和BMI指數都顯著降低。[14] 這項研究招募了121名20-40歲不等的南韓受試者,將其分為三組,一組服用蔗糖(0.012 g × 2 次/每日)、一組服用少量阿洛酮糖(4 g × 2 次/每日)、一組服用高劑量阿洛酮糖(7 g × 2 次/每日)。

研究人員接著使用 CT 掃描來檢查參與者腹部脂肪區域的變化。在研究結束時,與服用安慰劑的人相比,飲用高劑量阿洛酮糖組的人的總脂肪面積顯著減少。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用阿洛酮糖作為代糖可能可以為超重的人帶來潛在的而外好處。然而這項研究為小樣本研究,因此研究人員在未來需要在更多樣化的樣本中進行進一步研究以證實這些結果。

TL;DR 本段重點整理:

動物實驗與小樣本人體實驗表明,阿洛酮糖可能會增加脂肪燃燒並有助於預防肥胖。然而,研究人員在未來需要在更多樣化的樣本中進行進一步研究以證實這些結果。

阿洛酮糖稀有糖或許能助於預防脂肪肝

一些對大鼠和小鼠的動物研究發現,除了防止體重增加外,阿洛酮糖似乎還可以減少肝臟中的脂肪儲存。[15][16] 一項2010年發表於《Journal of food science》期刊的研究中,患有遺傳性糖尿病的小鼠被給予阿洛酮糖、葡萄糖、果糖或無糖飲食,結果發現與無糖飲食的小鼠相比,阿洛酮糖組小鼠的肝臟脂肪減少了 38%。同時與其他組相比,阿洛酮糖組小鼠的體重增加較少,血糖水平也較低。

阿洛酮糖稀有糖或許能幫助減少脂肪同時保留肌肉

很多人在減脂的過程中最害怕的就是同時流失肌肉,一項以小鼠為樣本的研究發現,阿洛酮糖除了能潛在促進肝臟和身體脂肪減少,它很有可能還可以同時防止肌肉流失。[17]這項2015年發表於《Journal of food science》期刊的研究發現小鼠攝入阿洛酮糖十五週後顯著降低了體重和肝臟的重量,並且體重的減輕與包括腹部內臟脂肪在內的總脂肪量的減少有關,而不是非脂肪包括肌肉等的體重。這些結果表明,在沒有運動療法或飲食限制的情況下,補充阿洛酮糖可能可以改善餐後高血糖和肥胖相關的肝脂肪指數。因此,阿洛酮糖可作為潛在預防和改善肥胖和肥胖相關疾病的補充劑。

當然啦,由於以上皆為動物實驗,還要再觀望後續的人體研究才得以證實相同功效能也能在人體產生。

TL;DR 本段重點整理:

對小鼠和大鼠的研究發現,阿洛酮糖稀有糖也許可以降低患脂肪肝的風險,也可能在促進脂肪減少的同時幫助保留肌肉。但由於目前研究數量有限且多為動物實驗,我們可能要繼續觀望將來對人體進行的研究才能下結論。

阿洛酮糖稀有糖安全嗎?有什麼副作用嗎?

很多人看到這裡一定覺得「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竟然有一種糖不但吃了不會變胖、不會升高血糖、不會引響胰島素分泌,還能減脂預防脂肪肝?不可能!阿洛酮糖稀有糖一定跟其他的代糖一樣有不為人知的副作用!本段就來討論目前對於阿洛酮糖的研究中,對於阿洛酮糖副作用的已知資訊,以及美國食藥署與歐盟對阿洛酮糖目前的管制狀態。

2012 年 6 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首次接受了南韓食品公司 CJ CheilJedang, Inc. 的通報,准許將阿洛酮糖作為各種特定食品類別中的代糖,並被FDA認可為「普遍認為安全」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不過在當時,食品公司還是必須在產品包裝上將阿洛酮糖視為一般糖類,標注在食品標示上的總糖分和添加糖的糖分。2019 年 10 月,FDA 宣布阿洛酮糖可以不用算在營養標籤上的總糖量和添加糖量中,但必須把每公克 0.4卡路里的碳水化合物標示上去。目前為止,歐盟則尚未允許阿洛酮糖的使用。

就目前研究結果而言,阿洛酮糖「似乎是」安全的。兩項以大鼠作為樣本的動物實驗,持續餵食大鼠3至 18 個月的阿洛酮糖,研究結果均沒有發現阿洛酮糖對大鼠產生毒性或其他健康相關問題。[18][19]在一項研究中,大鼠被餵食每磅(0.45 公斤)體重約 1/2 克的阿洛酮糖,持續 18 個月。 到研究結束時,阿洛酮糖組的大鼠沒有發現明顯的副作用,也沒有與肝腎肥大相關的現象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此研究使用的阿洛酮糖劑量相當大, 換算成體重 150 磅(68 公斤)的成年人,等同於約為每天服用超過 1/3 杯的阿洛酮糖。但即使如此還是沒有發現顯著的負面副作用。

一項2010年發表於《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期刊的研究招攬17名受試者,一天三餐服用5克阿洛酮糖,共一日15克持續12週,也未發現任何的負面副作用。

要注意的是,一項2018年發表於《Nutrients》期刊的研究發現有些人食用過量的阿洛酮糖可能會腹痛和腹瀉等腸胃不適的問題,根據其研究結果,較為安全的阿洛酮糖食用量為單次食用體重每公斤0.4克以下,以及單日食用量體重每公斤0.9克以下。也就是根據此研究,說如果您體重為50公斤,建議單次食用量最好不要超過20公克、每日食用量也最好控制在45公克以下。

從現有研究判斷,阿洛酮糖可能是安全的,適量食用不太可能導致健康問題。 然而,上述研究多為動物研究或小樣本人體試驗,長期食用阿洛酮糖是否會對降康造成負面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才能下定論。

TL;DR 本段重點整理:

使用極高劑量的阿洛酮糖稀有糖進行長達 18 個月的動物研究後,沒有發現任何毒性或副作用的跡象。小規模人體實驗中,食用適量阿洛酮糖也未發現任何負面副作用。然而若單日大量食用,則可能造成腹痛和腹瀉等腸胃不適的問題。

針對長期服用阿洛酮糖對人體的影響的研究目前還很有限,但現有研究尚未發現任何嚴重的健康風險。然而,目前已發表相關研究多為動物研究或小樣本人體試驗,長期食用阿洛酮糖是否會對降康造成負面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才能下定論。

阿洛酮糖稀有糖適不適合用來做烘焙點心呢?

阿洛酮糖稀有糖和其他代糖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其實技術上來說是「真的糖」,而且在烘焙的過程中,許多人都覺得阿洛酮糖和一般使用的蔗糖的化學反應很相似。美國一家專賣低碳烘焙產品的公司Sweet Logic 就寫了一篇文章比較赤蘚糖醇與阿洛酮糖在烘焙過程上的差別,他們發現赤蘚糖醇的成品容易有結晶,也不會像真的糖一樣焦糖化,還有由於赤蘚糖醇是種糖醇(Sugar alcohol)所以吃的時候會有一種酒精蒸發時的奇怪冰涼感,阿洛酮糖就完全沒有上述問題,所以他們比較喜歡阿洛酮糖。但注意阿洛酮糖的甜度只有蔗糖的70%,所以要達到相同的甜度需要增加更多的阿洛酮糖,同時也可能增加成品的體積。

我搜尋了一些有關於利用阿洛酮糖作為烘焙用糖的食品科學論文,找到了一些滿有趣的研究。一項2020年發表於《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期刊的研究,烤了25%、50%、75%和100%的阿洛酮糖磅蛋糕,還有一個100%蔗糖的磅蛋糕當控制組,比較了五種蛋糕烘烤的狀態和成品,發現隨著阿洛酮糖的比例增加,磅蛋糕外層焦糖化的速度就越快 (就像烘焙師說的阿洛酮糖跟蔗糖比比較容易烤焦),但五種磅蛋糕的質地沒有顯著差異。[20]

另一項2021年發表於《LWT》期刊的研究則比較阿洛酮糖和蔗糖做的杯子蛋糕,也得到相似的結果,有趣的是,這項研究另外發現由於阿洛酮糖蛋糕在烘烤過程中水分流失的速度比蔗糖蛋糕慢,而且通常需要比較久的時間烘烤才能達到跟蔗糖蛋糕一樣的質地,但是同時阿洛酮糖蛋糕的表皮也更容易烤焦,所以對烘焙師來說,拿捏阿洛酮糖蛋糕的烘烤溫度和時間是相當大的考驗,但若拿捏得好,成品的口感、質地和味道可以和一般蛋糕十分相似。

TL;DR 本段重點整理:

阿洛酮糖在烘焙的過程中與蔗糖相當相似,但甜度只有蔗糖的70%,所以要達到相同的甜度需要增加更多的阿洛酮糖,同時也可能增加成品的體積。阿洛酮糖焦糖化的速度可能比蔗糖快也更容易烤焦,但實驗發現阿洛酮糖蛋糕通常需要比較久的時間烘烤才能達到跟蔗糖蛋糕一樣的質地,所以對烘焙師來說,拿捏阿洛酮糖蛋糕的烘烤溫度和時間是相當大的考驗,但若拿捏得好,成品的口感、質地和味道可以和一般蛋糕十分相似。

阿洛酮糖稀有糖常見問題

阿洛酮糖稀有糖是什麼?

阿洛酮糖(allulose)又被稱作D-阿洛酮糖(D-psicose)。它被歸類為“稀有糖”(rare sugar),因為在天然的情況下,極微量的阿洛酮糖存在於某些食物中。含有微量阿洛酮糖的食物包含小麥、無花果等等。

像葡萄糖和果糖一樣,阿洛酮糖是一種單醣(monosaccharide)。我們一般使用的蔗糖,則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結合而成的二糖(disaccharide)。

阿洛酮糖的化學式與果糖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但也因為如此,這種結構上的差異會導致的身體代謝阿洛酮糖方式跟代謝果糖的方式完全不同。根據一篇2010年發表於《Metabolism》期刊的研究人體攝入的的阿洛酮糖會有 70-84% 被從消化道吸收到血液之中,但它不會被作為身體所需的熱量使用,而是會直接從尿液中被排出。

阿洛酮糖稀有糖是由什麼製作而成的?

雖然在某些食物中含有極微量的阿洛酮糖稀有糖,但因為量實在太少難以量產,製造商因此開發出使用酶將玉米和其他植物中的果糖轉化為阿洛酮糖的量產發方式,終於能實現量產。 舉例來說,英國知名製造商Tate & Lyle 使用玉米作為原料,將其分解成澱粉和果糖,然後使用來自基因工程微生物的酶通過酶促轉化過程將果糖轉化為阿洛酮糖。

阿洛酮糖稀有糖有什麼副作用、缺點或潛在危險呢?

使用極高劑量的阿洛酮糖稀有糖進行長達 18 個月的動物研究後,沒有發現任何毒性或副作用的跡象。小規模人體實驗中,食用適量阿洛酮糖也未發現任何負面副作用。然而若單日大量食用,則可能造成腹痛和腹瀉等腸胃不適的問題。

針對長期服用阿洛酮糖對人體的影響的研究目前還很有限,但現有研究尚未發現任何嚴重的健康風險。然而,目前已發表相關研究多為動物研究或小樣本人體試驗,長期食用阿洛酮糖是否會對降康造成負面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才能下定論。

阿洛酮糖稀有糖有什麼功效或好處嗎?

根據現有研究表明,阿洛酮糖稀有糖可能具有以下好處:

  • 在動物和人類研究中,已發現阿洛酮糖可能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並有助於保護產生胰島素的胰腺 β 細胞。
  • 動物實驗與小樣本人體實驗表明,阿洛酮糖可能會增加脂肪燃燒並有助於預防肥胖。
  • 對小鼠和大鼠的研究發現,阿洛酮糖也許可以降低患脂肪肝的風險,也可能在促進脂肪減少的同時幫助保留肌肉。

然而,由於目前研究數量有限且多為動物實驗或小樣本人體試驗,我們可能要繼續觀望將來對人體進行的研究才能下結論。

阿洛酮糖稀有糖會對血糖造成影響或升高血糖嗎?

阿洛酮糖是一種稀有糖,其化學式與果糖相同。 但因為它不會被身體代謝,所以它不會升高血糖或胰島素水平,卡路里也極低。

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阿洛酮糖稀有糖嗎?

理論上可以。 根據臨床研究,攝入阿洛酮糖不僅不會影響血糖,還可能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並有助於保護產生胰島素的胰腺 β 細胞。然而糖尿病患者在食用相關品之前,請先諮詢您的醫師。

生酮飲食者可以食用阿洛酮糖稀有糖嗎?

可以。雖然阿洛酮糖理論上屬於碳水化合物,但與果糖和其他醣類不同的是,阿洛酮糖不會提高您的血糖或胰島素水平,因此是生酮友善代糖。

阿洛酮糖稀有糖能幫助減重嗎?

可以。

首先,阿洛酮糖可以作為低熱量代糖幫助熱量控管。

另外,一項以小鼠為樣本的研究發現,阿洛酮糖除了能潛在促進肝臟和身體脂肪減少,它很有可能還可以同時防止肌肉流失。這項2015年發表於《Journal of food science》期刊的研究發現小鼠攝入阿洛酮糖十五週後顯著降低了體重和肝臟的重量,並且體重的減輕與包括腹部內臟脂肪在內的總脂肪量的減少有關,而不是非脂肪包括肌肉等的體重。這些結果表明,在沒有運動療法或飲食限制的情況下,補充阿洛酮糖可能可以改善餐後高血糖和肥胖相關的肝脂肪指數。因此,阿洛酮糖可作為潛在預防和改善肥胖和肥胖相關疾病的補充劑。

當然啦,由於以上皆為動物實驗,還要再觀望後續的人體研究才得以證實相同功效能也能在人體產生。

阿洛酮糖稀有糖適合用於烘焙蛋糕嗎?

適合。阿洛酮糖在烘焙的過程中與蔗糖相當相似,但甜度只有蔗糖的70%,所以要達到相同的甜度需要增加更多的阿洛酮糖,同時也可能增加成品的體積。阿洛酮糖焦糖化的速度可能比蔗糖快也更容易烤焦,但實驗發現阿洛酮糖蛋糕通常需要比較久的時間烘烤才能達到跟蔗糖蛋糕一樣的質地,所以對烘焙師來說,拿捏阿洛酮糖蛋糕的烘烤溫度和時間是相當大的考驗,但若拿捏得好,成品的口感、質地和味道可以和一般蛋糕十分相似。

阿洛酮糖稀有糖和赤鮮糖醇,何者比較適合用於烘焙用途?

阿洛酮糖稀有糖和赤鮮糖醇何者比較適合用於烘焙取決於您所使用的食譜,阿洛酮糖往往會吸引水分,因此較為適合用於製作成品較為潤的烘焙產品,如磅蛋糕、冰淇淋、軟性餅乾等等,同時阿洛酮糖會像一般烘焙時使用的蔗糖一樣焦糖化,所以也很適合用於如焦糖烤布丁等需要焦糖化的甜點。但需要在製作過程或成品需保持乾燥或酥脆的食譜如蛋白霜餅乾等等則較為適合使用赤鮮糖醇。

參考資料:

  1. Iida, T., Hayashi, N., Yamada, T., Yoshikawa, Y., Miyazato, S., Kishimoto, Y., … & Izumori, K. (2010). Failure of d-psicose absorbed in the small intestine to metabolize into energy and its low large intestinal fermentability in humans. Metabolism, 59(2), 206-214.
  2. Hossain, A., Yamaguchi, F., Matsuo, T., Tsukamoto, I., Toyoda, Y., Ogawa, M., … & Tokuda, M. (2015). Rare sugar D-allulose: Potential role and therapeutic monitoring in maintaining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155, 49-59.
  3.  A new way to make allulose may not sweeten the sugar’s appeal. Food Dive. Retrieved 2021-07-08.
  4. Shintani, T., Yamada, T., Hayashi, N., Iida, T., Nagata, Y., Ozaki, N., & Toyoda, Y. (2017). Rare Sugar Syrup Containing d-Allulose but Not High-Fructose Corn Syrup Maintains Glucose Tolerance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Partly via Hepatic Glucokinase Translocation in Wistar Rat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5(13), 2888–2894. https://doi.org/10.1021/acs.jafc.6b05627
  5. Hossain, M. A., Kitagaki, S., Nakano, D., Nishiyama, A., Funamoto, Y., Matsunaga, T., Tsukamoto, I., Yamaguchi, F., Kamitori, K., Dong, Y., Hirata, Y., Murao, K., Toyoda, Y., & Tokuda, M. (2011). Rare sugar D-psicose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glucose tolerance in type 2 diabetes Otsuka Long-Evans Tokushima Fatty (OLETF) rats.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405(1), 7–12. https://doi.org/10.1016/j.bbrc.2010.12.091
  6. Hossain, A., Yamaguchi, F., Hirose, K., Matsunaga, T., Sui, L., Hirata, Y., Noguchi, C., Katagi, A., Kamitori, K., Dong, Y., Tsukamoto, I., & Tokuda, M. (2015). Rare sugar D-psicose prevents progre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in T2DM model Otsuka Long-Evans Tokushima Fatty rats. Dru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herapy, 9, 525–535. https://doi.org/10.2147/DDDT.S71289
  7. Hossain, A., Yamaguchi, F., Matsunaga, T., Hirata, Y., Kamitori, K., Dong, Y., Sui, L., Tsukamoto, I., Ueno, M., & Tokuda, M. (2012). Rare sugar D-psicose protects pancreas β-islets and thus improves insulin resistance in OLETF rats.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425(4), 717–723. https://doi.org/10.1016/j.bbrc.2012.07.135
  8. Iida, T., Kishimoto, Y., Yoshikawa, Y., Hayashi, N., Okuma, K., Tohi, M., Yagi, K., Matsuo, T., & Izumori, K. (2008). Acute D-psicose administration decreases the glycemic responses to an oral maltodextrin tolerance test in normal adults. 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ology, 54(6), 511–514. https://doi.org/10.3177/jnsv.54.511
  9. Hayashi, N., Iida, T., Yamada, T., Okuma, K., Takehara, I., Yamamoto, T., Yamada, K., & Tokuda, M. (2010). Study on the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suppression effect of D-psicose in borderline diabetes and the safety of long-term ingestion by normal human subjects. 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 74(3), 510–519. https://doi.org/10.1271/bbb.90707
  10. Ochiai, M., Nakanishi, Y., Yamada, T., Iida, T., & Matsuo, T. (2013). Inhibition by dietary D-psicose of body fat accumulation in adult rats fed a high-sucrose diet. 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 77(5), 1123–1126. https://doi.org/10.1271/bbb.130019
  11. Chung, Y. M., Hyun Lee, J., Youl Kim, D., Hwang, S. H., Hong, Y. H., Kim, S. B., Jin Lee, S., & Hye Park, C. (2012). Dietary D-psicose reduced visceral fat mass in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e rat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77(2), H53–H58. https://doi.org/10.1111/j.1750-3841.2011.02571.x
  12. Ochiai, M., Onishi, K., Yamada, T., Iida, T., & Matsuo, T. (2014). D-psicose increases energy expenditure and decreases body fat accumulation in rats fed a high-sucrose di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 65(2), 245–250. https://doi.org/10.3109/09637486.2013.845653
  13. Nagata, Y., Kanasaki, A., Tamaru, S., & Tanaka, K. (2015). D-psicose, an epimer of D-fructose, favorably alters lipid metabolism in Sprague-Dawley rat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3(12), 3168–3176. https://doi.org/10.1021/jf502535p
  14. Han, Y., Kwon, E. Y., Yu, M. K., Lee, S. J., Kim, H. J., Kim, S. B., Kim, Y. H., & Choi, M. S. (2018). A Preliminary Study for Evaluating the Dose-Dependent Effect of d-Allulose for Fat Mass Reduction in Adult Human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Nutrients, 10(2), 160. https://doi.org/10.3390/nu10020160
  15. Nagata, Y., Kanasaki, A., Tamaru, S., & Tanaka, K. (2015). D-psicose, an epimer of D-fructose, favorably alters lipid metabolism in Sprague-Dawley rat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3(12), 3168–3176. https://doi.org/10.1021/jf502535p
  16. Baek, S. H., Park, S. J., & Lee, H. G. (2010). D-psicose, a sweet monosaccharide, ameliorate hyperglycemia, and dyslipidemia in C57BL/6J db/db mice.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75(2), H49–H53. https://doi.org/10.1111/j.1750-3841.2009.01434.x
  17. Itoh, K., Mizuno, S., Hama, S., Oshima, W., Kawamata, M., Hossain, A., Ishihara, Y., & Tokuda, M. (2015). Beneficial Effects of Supplementation of the Rare Sugar “D-allulose” Against Hepatic Steatosis and Severe Obesity in Lep(ob)/Lep(ob) Mice.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80(7), H1619–H1626. https://doi.org/10.1111/1750-3841.12908
  18. Matsuo, T., Ishii, R., & Shirai, Y. (2012). The 90-day oral toxicity of d-psicose in male Wistar rats. 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 50(2), 158–161. https://doi.org/10.3164/jcbn.11-66
  19. Yagi, K., & Matsuo, T. (2009). The study on long-term toxicity of d-psicose in rats. 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 45(3), 271–277. https://doi.org/10.3164/jcbn.08-191
  20. Lee, P., Oh, H., Kim, S. Y., & Kim, Y. S. (2020). Effects of d‐allulose as a sucrose substitute on the physicochemical, textural, and sensorial properties of pound cakes. 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44(6), e14472.
  21. Bolger, A. M., Rastall, R. A., Oruna-Concha, M. J., & Garcia, J. R. (2021). Effect of d-allulose, in comparison to sucrose and d-fructose,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upcakes. LWT, 111989.
Exit mobile version